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先行思想,创造了包含丰富经济思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够指导中国经济发展,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而且,两者“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相得益彰。赓续中华文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要遵循“术语—理论—体系”的理论构建路径,从术语革命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出发,将中国经济发展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有机结合,打造鲜明的标识性概念与范畴,强化理论自主性和体系自主性,并基于此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
标识性概念与范畴
标识性概念和范畴要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其标识性概念范畴需要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标识性概念进行学理性阐释,在具体、历史的情境中展现这些标识性概念具有的生命力和理论价值。要立足中国实践,全面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经验,更好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伟大成就涌现出的具有标识性的新概念和新范畴。
推动“术语革命”。应当立足中华文明,把握好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从概念与范畴的生成机制规律、历史语义、现实功能等方面分类着手推动“术语革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有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不断提出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现实需要的标识性新概念与范畴,并赋予其凝聚共识、富有特色的新内涵。
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智慧。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智慧功能,系统梳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体系,从中汲取精华和有益成分。与此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加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经济思想的现代转化,在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相互结合后,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与范畴。
强化理论的自主性
这里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化”即在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应用于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深化理性思考,并将其提炼升华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内涵。另一方面,“时代化”即立足新发展阶段,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中国自身经验的总结,特别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余年来的经济探索历程中提取经验,实现“实践—经验—理论”的升华。
一是坚定文化自信。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最重要的是提炼中华文明的优秀经济思想,不断厚植文化自信,立足中国具体经济实践,运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济发展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提炼成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简单照搬外国理论,增强理论的自主性。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一方面,将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置于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加以考量,始终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推动理论发展的养分。另一方面,着眼解决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引,着力提升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阻碍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是理论自主性的活力来源,是“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作用不动摇、中华文明的文化根基作用不动摇,“创”的是把握和引领时代发展的新理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是复制、模仿、拼接而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强化理论体系的自主性
努力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首先必须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在扎根中国的过程中已打上深刻烙印,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选择地整合到理论体系中,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精神,是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内在要求。与此同时,当代中国的成功实践既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也提出了现实迫切性问题。盲目照抄照搬西方经济学的知识体系,不仅会脱离中国实际,也无法解答中国的问题,更会使我们成为某些错误经济学教条的思想附庸。只有坚决打破迷信西方经济学教条主义流俗的蒙蔽,才能形成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并在指导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焕发出强大的历史主动精神。
健全和完善中国自主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是最重要的理论研究导向。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彻底打破对西方理论标准和模式的崇拜。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经济,这一研究对象除了具有经济学的普遍性外,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国经济问题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注定不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真正关心的问题。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必须以中国的经济现象和问题为研究对象,从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炼和总结标识性概念和范畴,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经济思想并使其学理化发展,既要立足历史视野和世界视野,也要破除学术成果评价上的西方中心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原文刊载于《社会科学战线》2025年第1期,作者分别为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中心、万博体育客户端app下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